阶层跃迁的秘密(六)

第三层,系统创造者或者是协作效能提升者;

系统创造者就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通过资源整合建立组织,来高效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持续盈利的人。协作效能提升者的核心工作是帮助系统创造者实现效能最大化,但很多时候其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创造者,只不过是服务对象可能不同,为了方便称呼,以下统称为“系统打造者”。乍一听,系统打造者感觉是个很绕嘴的概念,其实特别朴素,我们分别从社会需求、系统类型、商业模式颠覆三个方面简单聊聊,作为一个法科生去聊商业有点瞎搞,只是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周全的,请各位海涵:

一、社会需求:

大家知道所有的创业者的起点都是社会需求,那社会需求都有那些?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已经有过完整总结,它说:“自从舜帝和大禹的夏朝之后,人就开始喜欢好听的音乐和美色,喜欢吃美食,喜欢享受,喜欢炫耀,这种习惯已经很久了,无法改变它。”,司马迁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只不过是同样一个物品可能既满足了物质需求,又满足了精神需求。我感觉他反而把这件事说复杂了,其实人类就一个需求就是人性需求,人性在几千年来从来没变过,这种需求法律也无法限制,只不过是满足人性需求的形式或者物品一直在进化。举几个例子:1、古代的妓院,现在的KTV或者洗浴中心,尽管现代法律一直在禁止,但是人性需求客观存在,屡禁不止。2、古代的汗血宝马,现在的豪车飞机,尽管效能提高了好多倍,但是装逼的功能没变;3、古代的医馆,现在的医院,医术进步了很多倍,以前仅仅是救死扶伤,现在附带了医疗美容作用。4、古代的毛笔,现在的铅笔、油笔、钢笔,选择的形式多了很多倍,当然了很多好看的笔也起到了装逼的效果;

不知道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现代商品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而且还要附带起到区分人群的作用,满足用于人性炫耀的核心诉求。我们以全球极为畅销的iphone为例,它深深的满足了我们的人性需求,它不仅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更是让你和别人显得不一样,有品位有身份,更有少年为了买它去卖肾,可见它深深得抓住了我们的人性。Iphone每年都会出新款,你会发现其实技术并没有啥进步,但是还是会买?每年的设计都不太一样才是最大的刚需,比如:Iphone13的摄像头奇丑无比,但是为什么要设计出来那?因为你拿它打电话时,别人知道你拿的是最新款啊。泡泡玛特的盲盒现在深得人心很受欢迎,其实是利用了人性中的好奇心理,你总是忍不住想看看下一个是不是隐藏款,就会不停的购买,每次都失望,但是你仍不断的希望,商家的套路如此之深。抖音也是如此,打开手机抖音,你轻松的不停向下滑,期望看到下一个不一样的视频,轻松几个小时过去了,停下来时你能记起来你看了什么吗?好像什么也没有。告诉你个小秘密,当然也是别人告诉我的,你临睡前耍抖音为什么总是刷到美食吗?因为睡前你傍晚吃的东西消耗的差不多了,抖音和商家发现这个时候你下单的概率最高,都是故意为之。

今年特别流行的一个词叫“内卷”,罗胖解释为:“持续的投入资源,但是不产生价值的竞争”,各个经济学家的解释为“缺乏创新”,专家们说的没错,现在产能过剩,能生产的企业比比皆是,但是能创新的企业寥寥无几,所以小米才能只做设计找别人代工,就可以做到账户上有1000亿现金去造车。

我自大一点,我的理解是现在的很多产品只是满足了产品的使用功能,没有附带利用人性,尽管今年的经济形势很不好,但是附带人性的行业依然赚的盆满钵满,例如苹果、劳斯莱斯、抖音、泡泡玛特。人性和人性的需求真的是需要研究一辈子的课题,所有研究人性的公司都大火,大部分研究产品使用功能的公司都很艰难。

二、系统类型:

按照系统效能和投入成本可以简单把系统分为以下三类:

(1)工厂类系统:

效能最大化的盈利系统就是工厂,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以来,纺织机器所产生出的布匹瞬间将人工纺织业摧毁,工业化确实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效能,极大且廉价的满足了社会需求。在工厂类系统看来只要是产品对路,工厂简直是造富神话,机器一响,黄金万两。富士康作为苹果的代工厂,每台手机只赚5美分,但是这并不妨碍郭台铭以500多亿的身价当了台湾的首富。工厂类系统其实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要兼顾上下游企业,同时内部管理协调的工作量较大,对企业主的综合性要求更高。

工厂类系统需要自己的协助效能提升者,就是产品设计或者营销渠道以及电视广告宣传,才有可能使得自己的产品销售量更大,盈利能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这类产品的协助效能提升者自己不产生产品,只是服务系统。

(2)文化创作系统:

这是我们一直所忽略的一个创富行业,因为文化创造者有时候一个人就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盈利系统,协作范围小,投入成本低,有时候一间书房即可,如果仅仅比较投资回报率,那可是中国目前4000家上市公司都无法比拟的。我们以作家二月河为例,他写的《雍正王朝》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每集的稿酬是30万,44集就是1200万,我们还没计算其他收益。最近的热播剧《庆余年》、《斗破苍穹》、《雪中悍刀行》的作者均是赚了大钱的,可想而知当年琼瑶剧热播的那些年,琼瑶阿姨赚了多少钱。文化创造者的协助效能提升者就是电影拍摄公司、电视台、出版社等等,他们协助创作者进行作品传播,也是传播的收益方。

你可能认为让你写一个电视连续剧或者畅销书需要很深的修炼,但是这个门槛其实一直在降低,我们以润米咨询的刘润老师为例,他在得到APP上的《五分钟商学院》让他一年赚了6000万,这还没算他的书籍版权收入。你肯定有别人不知道的思想或者技能,可以让别人去学习的,所以门槛并不高。另外,我不得不佩服罗胖做了个好生意,他的得到APP就相当于做了电视台或者出版社做的工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协助效能提升者,帮助了更多的作者扩大了产品的传播能力。

现在的抖音播主都是文化创作者,他们通过拍摄抖音来变现,影响了众多的人,有些人传播知识,有些人传播情怀,有些人纯粹热舞,有些人到处搞怪,但是只要粉丝足够多,仅仅广告费每年就能赚了几百万的收入,当然了像罗永浩这种能赚钱还6个亿负债的人还是少数,各位真的可以考虑拿抖音尝试一下文化创作者,因为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抖音真是个好的平台,作为个人的效能协助提升者,现在日活跃用户有8个亿,天然的展示舞台。

(3)商业服务系统:

除了以上两种可以极速复制的的系统以外,还有一些无法工业化快速批量复制的商业服务系统,例如家常菜馆、盲人按摩、医院、咨询公司、基金公司等,这种服务系统也在持续的盈利,但是因为本身解决的需求具有个性化,所以单价相对于工业制成品要高,对核心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核心服务人员培养速度不快,所以复制速度慢,例如医生,一名好的医生一般要本硕博三级连读,到医院后还要经过好几年的实操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大夫。一名有名的咨询顾问也是经过十余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出来。

当然了这类商业服务型系统可能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将原来不可标准化的服务或者生产进行标准化,例如:按摩业出现了新的按摩机器,餐饮服务的预制菜也是标准化,马云等大佬正在搞农业标准化,马斯克搞的人机接口也是知识的标准化。

相对于工厂类系统以及商业化系统,反而是文化创作这个领域是比较难被标准化和工业化的,因为它需要大量的创新。

三、商业模式颠覆

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核心为效能,很多人都是利用现有互联网技术,颠覆了原来的商业模型,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任何行业都可能被颠覆或者重构,所以也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完全安全,可以干一辈子:

京东、淘宝、拼多多均是利用了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升级了原来的分级销售体系,取消了中间商,提升效能进而降低了商品的价格。美团则是利用外卖的即时性瞬间使得多少方便面企业破产。有一个叫“百果园”的水果店也是通过重构商业模式干死了很多水果店。

说了这么多关于需求、系统、商业模式颠覆的废话,你是不是也发现了秘密,任何盈利系统的核心秘密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高效复制或者重构去满足更多的需求,所以你想赚钱,就是看你能把你的产品和服务复制给多少人?你最终能影响多少人?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薇娅和李佳琪能赚那么多钱吗?因为他们能影响的人太多了。

最后,我们也简单的讨论下,为什么打工人赚不了钱,而系统打造者能赚很多钱,或者叫打工人和系统打造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1. 打工者只是负责一点或者一个面,而系统打造者则负责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为。

打工人专业水平越高,能力就越成为点状,相互协作才能成为面。而系统打造者则需要搭班子、定战略、找资源,需要的是广度而不是深度。当然了如果一个老板只注重与内部管理的话,可能就与职业经理人没有区别了,企业的发展路径迟早会跟不上时代的。

2、打工人的薪资支付是根据时间来确定,所有才有月薪或者年薪,系统打造者的盈利是根据企业产生的结果来确定的;

3、为什么很多人打工到了总裁级别,出来创业后仍然死的很快,那是因为优秀的打工人,就好像是这个系统的一个司机,只会开车不会修车,而系统打造者要是一个车辆设计师,既要会开车,也要会修车。管理学上把打工人叫管理者,把系统打造者叫领导者,区别如下:

图片[1]-阶层跃迁的秘密(六)-搞钱人

后记:

看到以上内容你是不是吓坏了?原来系统打造者要求这么高啊,既然打工人和系统打造者的差距这么大,我为什么还建议你去作一个系统打造者?

  1. 没人天生就是系统打造者,都是后天学习的,人和人之间的智商差距并不大,他行为什么你不行?
  2. 系统打造者赚取的是企业利润,出卖企业时可以赚到企业盈利的PE倍数的钱,而打工人只能按工作天数赚到工资。
  3. 并不是所有系统打造者都需要那么多复杂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小做起,先从不太需要管理人的简单系统做起,然后再逐步扩大。例如:(1)公司或者超市里的自动售卖机;(2)小区里的净水机;(3)自动加油机或者自动洗车机;(4)城市换电站或者充电站;(5)自动化停车场;(4)抖音上讲讲你的技能或者开个抖音课。
  4. 千万不要一开始就重资产或者借钱去投资,好像不做很大投入就不叫创业,其实创业和炒股、骑自行车、游泳一样都是一看就会,一学就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